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肺结核,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痨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在医疗资源和条件短缺的年代,常常被认为是无法治愈的顽疾,给患者带来无尽痛苦。当下,肺结核应该怎么防治呢?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肺部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肺结核后如果不能及时、彻底治疗,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还可能传染给他人。
据了解,我国2023年结核病新发患者为74.1万,占全球发病数的6.8%,在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发病总数位列第三。
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就应该高度怀疑患有肺结核。此外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盗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邱勇军:“这个时候市民一定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去做相关的排查诊断,积极治疗,经过规范的服药,结核绝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
邱勇军说,其实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经过多年来的积极防控,在中山,结核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
他提醒,虽然结核病人群普遍易感,但并不代表感染了就会发病。均衡饮食,充足睡眠,良好心态,特别是适度锻炼,这些都能增强抵抗力,远离结核病。
此外,戴口罩,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也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途径。
邱勇军:“我们忍不住要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可以用我们的手肘捂住我们的口鼻,这样也是防止病原在公共场所传播的一个很重要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健康理念,大家都要参与进来,共同去认识这个疾病,并且主动去防控这个疾病,达到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终止结核的流行。”
记者:区球章、区乐华
通讯员:陈志邦
一审:杨启航
二审:牛宇华
三审:吴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