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经过改造修缮后,孙文中路133号一栋原本的“危房”重新屹立起来,这栋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建筑正以崭新的形象向市民游客“诉说”岁月的故事。
城建集团正深度参与香山古城片区改造工作。据介绍,前期集团旗下公司在对孙文中路133号一栋物业建筑进行勘察时发现,建筑物墙体内“封存”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木制雕花,建筑物主体梁柱卯榫结构更是与百米之内的西山寺主殿结构如出一辙。其后,工作人员通过查阅资料及网上发起征集信息方式,层层掀开了该建筑已尘封的历史。
中山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淼:“我们把墙体敲开时发现,部分墙其实本身不是墙,是一面很完整木雕,发现历史上这里是一个宗祠 ,又被改造成小学,解放后改成了员工宿舍,最后变成了商铺。我们当时勘察发现木隔层已经损坏得很严重,但里面的主体结构、木柱跟木梁保存得相对完好。”
为避免改造对建筑造成二次破坏,施工人员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对原始结构及后加装结构分别进行处理,通过更换已腐烂木梁为钢结构进一步加固了建筑物整体支撑性,同时对保留完好的原始木柱、石柱进行表面清理、防护、修葺复原等,保留古建筑的“原汁原味”。
中恒方域建设工程(中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狄:“施工过程就像剥洋葱一样,我们是一层一层把它剥开的。拆除清运的过程都花了差不多10天时间,过程中发现问题也是不断地跟各方进行协调,探讨新的方案,比如这个木雕,为了保证它的精美度、完整性,我们采用类似考古的方法,用毛刷进行一遍一遍的梳理。”
陈淼:“因为这栋建筑要进行活化,要进行商业化改造,考虑到如何避免对原来的木柱造成结构上伤害,我们进行了钢结构环绕包裹的办法,我们用了可逆化方式加固,以后要完全复原到原来的样子,加固的内容也可以进行可逆化操作。”
据了解,建筑物的整体改造仅仅用了49天就完成,目前该建筑的招商工作正有序推进中。城建集团表示,该建筑的改造整合了集团物业盘活、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三方专业力量共同参与,是城建集团在“百千万工程”、老房活化工作中的典范实例。
中山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城市开发事业部项目负责人李城宇:“目前已经改造完成类似6个项目,计划今年在香山古城片区新增改造6个,打造更多具有示范意义的精品,为提升中山市的城市空间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记者:陈超明 林泽伟
通讯员:刘志鹏
一审:古淑雯
二审:牛宇华
三审:蒙羿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