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现在正值春运,随着出行高峰的到来,海陆空交通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晚点、塞车......旅客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出现血栓,甚至引发猝死,这一病理状态俗称为“经济舱综合征”。为什么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会引发“经济舱综合征”?春运路上,又应该如何避免呢?
“经济舱综合征”是指在长时间乘坐飞机等交通工具期间或旅途结束后,人体下肢深静脉出现血栓形成的病理状态。通常表现为下肢一侧或是双侧的疼痛、肿胀,并且还可能引起肺部的一些表现,如咳嗽、憋气、胸痛、呼吸困难、咳血,严重会导致晕厥,甚至猝死。
中山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缪健航:“这种情况是因为坐长期的交通工具,手脚都动不了,又长时间在高空缺水,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然后走路的时候把血块挤出来,跑到肺里面去,出现的一个肺栓塞,继而出现出血的情况。”
“经济舱”不仅仅指的是乘飞机,而是一个代名词。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其实都可能会导致“经济舱综合征”。医生提醒,除了需要长期乘坐交通工具的人群外,长期卧床、静坐等缺乏运动的人,又或者是肥胖的人都是高危人群。此外,有血栓病史、凝血功能异常、或者近期接受足部手术的街坊要更加注意。医生就建议,长期久坐时,一个半小时内要站起来走一走,避免出现“经济舱综合征”。
缪健航:“以前有深静脉血栓的病人,或者有肿瘤的病人,这些就是一个高危人群,更加高危的人群我们就可以提前用一些抗凝的药物,减少坐的时间,增加摄入的水分,避免出现‘经济舱综合征’的情况。”
记者:梁景文 余德权
一审:古淑雯
二审:苏文颖
三审:蒙羿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