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中山两会·前奏)中山科技创新平台“引擎”强劲 主体研发投入屡创新高

2025年01月09日

过去一年来,市科技局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增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产业科技的互促双强,培育壮大了中山的新质生产力。

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就是去年从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成功完成总体测试的5吨/天氢液化器大型卧式冷箱,它体型长达15米,宽6米,高5米多。经测试,它实现了低负荷长周期(73小时)稳定运行,满负荷稳定运行8.5小时,液氢产品中的仲氢含量达到98.66%,液氢产品技术指标符合航天发射场液氢推进剂的验收标准氢气液化率约5.17吨/天,包括液化系统能效比等,均优于目前国内引进的最大液化能力系统2.5吨/天氢液化器。

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低温系统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志文:“中山市已经给我们在园区批了一个30亩的基地,我们也会在今年开始动工,将这套装置投入示范运行,将会打造成氢气到液氢、到液氢的储能、到液氢后端的一个加氢站的使用,实现一个‘一体化’的示范区域的打造。”

任志文说,有了这个基地的示范性运行,将能加速中山进一步抢占包括氢能源汽车、氢能源燃料电池的市场开发,这将是一片千亿级的“蓝海”。

据介绍,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在去年开园后,已经参与承担多项国家项目,累计获得国家、省科研经费超3500万元。

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山发挥重大创新平台“强引擎”作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一个缩影。

中山市科技局科技平台与成果转化科科长蔡蕊:“我市围绕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工作要求,坚持创新引领,提升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水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赋能,助力生物医药、新能源、光电光学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已经启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以关键技术集群式突破和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已累计建设18个科研实验室,并获批10个科研创新团队;累计培养硕博研究生825人;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博士工作站。这些重大创新平台的“强引擎”作用,高效地为中山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

2024年,中山持续完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近3000家,再创历史新高;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研发投入长效机制,推动企业研发费投入奖补方式改革,明确按企业研发投入费用及增长情况予以分段补助,有效激发起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

蔡蕊:“2023年我市R&D经费投入总量及经费投入强度均创历史新高,中山市R&D经费投入127.17亿元 增长26.3%,增速排名珠三角第2,全省第4,R&D经费投入强度占全市GDP比值首次达到3.3%,排名跃升至全省第5,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90%,为研发费投入持续高速增长立下汗马功劳。”


记者:区球章 关志敏

一审:古淑雯

二审:苏文颖

三审:杨沛



广告联系电话:0760-23321128、0760-23321266

新闻报料:114、13928182333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760-86939360    邮箱:zbs2021@zsbtv.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0-869393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20016号  粤ICP备19057445号  Copyright © zsbtv.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