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火灾警视)跨年夜氢气球成“炸弹” 现场群众被灼伤

2025年01月07日

在过去的跨年夜,不少地方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庆祝跨年,在河南省信阳市一商业广场有群众自带氢气球庆祝,却在当晚突然发生爆燃,现场有人轻微灼伤。近年来,放飞气球成为越来越常见的庆祝方式,但这其中有怎样的风险呢?

据信阳市消防救援支队通报,2024年12月31日20时22分,信阳市羊山新区万达广场1号门入口处群众自带氢气球发生爆燃。现场执勤的消防救援人员和公安民警立即进行处置,明火被迅速扑灭,现场有群众轻微灼伤。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消防部门提醒,氢气球爆炸并不是小概率事件,氢气的燃点极低,明火、火星、静电、雷电、高温暴晒等都是引发爆炸的高危因素。

中山市永安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林炜彬:“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当氢气球与其他物体摩擦产生静电,遇到明火时,都有可能造成瞬间爆炸,灼伤周围人员,被高温熔化的塑料气球表面温度非常高,滴下的塑料液体粘在人体皮肤上 ,也会造成严重烧烫伤。”

早在2006年,国家多部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以惰性气体取代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作为气球的填充物,并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禁止灌充、施放氢气球及其升空物,严禁在各种场合灌充手持氢气球。

林炜彬:“除氢气外,惰性气体氦气也能使气球飘起来,但氦气的市场价格是氢气的十倍左右,在暴利诱惑下,一些商贩依然冒险加工和销售氢气球,因此我们在购买气球的时候,如果不能确定填充的是什么气体 ,请勿购买。”

消防部门也提醒,市民带着气球在户外游玩时,应避免暴晒,远离明火、烟头或烟花爆竹,也不要将气球拴在孩子手腕或衣服扣子上,或把气球带进电梯、公交车、汽车或者家里,一旦爆炸,气球在封闭空间内产生的冲击力会显著增大。


记者:梁景文

一审:古淑雯

二审:苏文颖

三审:杨沛




广告联系电话:0760-23321128、0760-23321266

新闻报料:114、13928182333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760-86939360    邮箱:zbs2021@zsbtv.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0-869393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20016号  粤ICP备19057445号  Copyright © zsbtv.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