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审核稿件

视频|(思想之光 攻坚“百千万工程”)阜沙镇:绘就“有钱”又“有型”的“精品阜沙”新图景

2023年09月19日

“百千万工程”归根结底是要通过高质量发展,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阜沙镇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致力打造既“有钱”又“有型”的“精品阜沙”。本期《思想之光 攻坚“百千万工程”》主题报道,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精品阜沙”与群众利益有着怎样的互动关系?

“工改”蹚出新路子让个人集体都得益

深圳客商黄大文和邓海林,一大早就来到阜沙镇阜沙村“工改”项目——“智城云谷”产业园的建设工地考察,为企业发展寻找突破口。

深圳客商邓海林:“我们在这里也走了一圈,感觉比较适合像我们这种企业。”

深圳客商黄大文:“我们初步有意向要到这里来购买一栋厂房,把我们的业务和企业的规模扩展。”

深圳土地资源紧张,企业渴望拓展发展空间。

“智城云谷”产业园董事长胡笑华:“现在应该有3万平方米已经被人预定了,都是深圳的五金行业、散热片行业等企业,还有新能源汽车配套的,也有电子类的产品,都是高新企业。”

这块地原本属于阜沙村第十三村民小组,租给村集体经营,全部是低矮的锌铁棚厂房。而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2亿元,税收1000万元,分别是原来的4倍多和10倍。“工改”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怎样“改”却很有讲究。

眼前这栋厂房,是阜沙村为收回“工改”地块而置换给村民小组的,“工改”专班和阜沙村干部通过近两个月的“敲门行动”,最终以补偿款加物业置换打动了村民,但厂房没有土地证又成了新的难题。

阜沙镇工改办副主任梁嘉亮:“由于现行的政策,办证就要涉及控规和用地指标的问题,因为这里没有办证指标,用地指标的话是补办不了的。后来我们咨询过乡村振兴办那边,利用乡村振兴的政策和农业产业引入的方式,去市里面申请。”

将原本属于村民小组的地块所有权变更到村集体名下,使“智城云谷”的“工改”走了“弯路”,“工改”专班“自找麻烦”,是想让村集体也受益。

阜沙镇工改办副主任梁嘉亮:“‘智城云谷’开发主体通过现金加物业的方式来返还给村集体,现金是1450万,然后再返还建14300平方米的厂房,还有43个小车停车位。”

与此同时,村民小组也皆大欢喜。

阜沙村党委副书记林建标:“之前‘工改’土地的租金,大概是7.5万元一年给村民小组,现在通过‘工改’之后,将一栋大约3000平方米的厂房置换给村民小组,可以保证村民小组以后每年增加50万元的收入。”

清退废品收购站 复耕还田守住“绿水青山”

记者洪樱芷:“作为一个‘工改’项目,‘智城云谷’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现代化的产业园,还是一个休闲观光的打卡点,因为它旁边就有百亩连片的田园风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质量发展的乡村,不仅要富裕,还要绿美。”

村民玫芳:“星期六、星期天带小朋友过来这边走走,还挺舒服的,荷花又漂亮,空气也新鲜。”

玫芳很清楚,这片家门口的百亩田园美景差点就建不成。

村民玫芳:“一开始村民不是很支持的,因为影响到大家的收入。”

村民小组原本将这块地租给废品收购站,收益不错。清退废品收购站,复耕还田,村民的收益锐减一大半。

阜沙村第十三村民小组村民代表卢荣峰:“当时反对的人有一半左右,我们就逐一做思想工作。”

阜沙村党委委员陈浩堂:“附近有六到七家废品收购站,主要是会带来金属污染。”

在经济利益和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的权衡博弈中,村民们最终选择了后者。

阜沙村党委委员陈浩堂:“我们将最表面50公分以上的泥土全部运走,再回填一些优质的泥土,种植现在的稻田和荷花,打造一个稻田景观。”

旧街改造留住乡愁 农体文商旅融合串珠成链

2021年以来,市镇村三级共投入改造资金600多万元。

记者洪樱芷:“将来当你来到这里,除了欣赏美丽田园之外,还能干些什么呢?可以体验阜沙的非遗项目划农艇!下面我们就要乘着农艇去往阜圩社区目前正在打造的旧街文旅项目,体验吃喝玩乐加休闲观光一条龙。”

阜沙镇农业农村局局长梁浩灵:“我们现在计划与隔壁的百亩稻田连通起来,打造我们的水经济文化,连通整条线路包括旧街改造。”

船一到岸,南洋风的阜圩旧街立即映入眼帘,记忆中的剃头店、打铁铺带你“穿梭时光”。

旧街改造项目目前是以公有物业为先行示范,引入轻餐饮和香山书房等,后续将改造私人物业。

阜圩社区党委委员梁淑仪:“明年镇里打算申请债券的专项资金,对旧街一带进行全面的改造。”

阜圩社区居民吴叔:“在这里几十年了,这些房子的历史很悠久了,希望能改造得更好。”

阜沙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屈赶粮:“旧街这一块,我们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住它的历史文化形态,守住文化的魂。目前,阜沙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还有‘百千万工程’正在积极谋划打造全域旅游,农体文商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而事实上,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突破原有体制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让乡村全面振兴,让群众得到实惠。从“工改”到人居环境整治,再到一二三产融合,阜沙镇都贯彻了为民着想、大胆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理念,鲜活地诠释了“百千万工程”的内在要求。


记者:林绮武 邓越铿

一审:杨启航

二审:苏文颖

三审:蒙羿帆



广告联系电话:0760-23321128、0760-23321266

新闻报料:114、13928182333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760-86939360    邮箱:zbs2021@zsbtv.co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412018002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60-869393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20016号  粤ICP备19057445号  Copyright © zsbtv.com.cn.All Rights Reserved.